七月的皖北暑气蒸腾,却挡不住白衣学子的热忱脚步。七月的皖北大地,暑气蒸腾。7月10日至13日,蚌埠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青听桑梓”志愿服务队在校关工委的指导下走进亳州谯城区光荣院与涡阳县标里镇唐王村,开展为期四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以专业服务传递医者温度,用青春行动诠释使命担当。

启程:步履兼程,心系桑榆
7月10日,团队深入两地实地调研,与光荣院负责人、村委干部细致对接,优化服务方案。队员们穿梭于曹操运兵道的历史长廊,驻足在烈士陵园的丰碑前,在亳州厚重的红色文化中筑牢初心使命。

翌日·谯城区光荣院:烽火弦歌,温情关怀
7月11日,晨光熹微中,团队抵达谯城区光荣院。在这里,杨万林、杨志田两位老兵,成为了鲜活的“历史教科书”。老人们将战火中的冲锋、和平年代的坚守娓娓道来。小队成员们围坐倾听,历史在此刻不再是铅字,化作血脉中的共鸣,红色基因如春雨,悄然浸润青春土壤。当听诊器轻贴胸膛,血压计数值平稳跳动,专业的健康检查与贴心的用药指导,让“守护”二字有了最实在的模样,为长者的健康之路点亮微灯。

第三日·涡阳唐王村:阡陌情深,老少同乐
7月12日,团队转战涡阳县唐王村,团队兵分两路:一组走访抗战老兵家庭,清扫院落、陪伴唠嗑;另一组在村广场设立健康服务站,为百余名村民提供血压血糖检测。急救宣讲环节,用“被鱼刺卡了别硬咽”“烫伤了先冲凉水”这样的家常话,把专业知识讲得明明白白。以切实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赢得乡邻由衷赞誉。

归途:心灯璀璨,征途未央
最后一日的汇总会上,队员们围坐分享所得。“光荣院的老战士总说‘现在的日子比蜜甜’,可他手腕上的伤疤在提醒我们,安稳从不是理所当然。” 短短四天,从光荣院的深情倾听,到唐王村的田间服务,团队用脚步丈量着亳州大地的温度。临别时,两地送来的感谢信里,“担当”“贴心”成了高频词——这是对青春奉献的最佳注脚。

四天的实践画上句号,但青春的答卷仍在续写。两代人的青春在时空交错中共同诠释着"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这场行走的思政课,让抗战精神化作新时代青年的精神火炬。红色基因从未褪色,它正在新时代青年的实践中焕发新生,终将汇聚成健康中国建设的澎湃春潮。
(麻利、吴涛/审 周婷、王军、吴泽徐/文 “青听桑梓”团队/摄)